12年前,生下试管双胞胎的60岁大妈,现坦言:如有来生我不会再要_盛海琳_孩子_女儿
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宽,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考虑重新生育,尤其是对于一些年纪偏大、身体条件不佳的群体来说,试管婴儿成了实现这一愿望的最佳途径。然而,提到“试管婴儿”,就不得不提到2009年引起全国轰动的高龄妈妈——盛海琳。当时,年逾60的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试管婴儿,尽管身边的亲友们都极力反对。
亲友们的担忧不无道理,他们认为年纪过大,身体可能跟不上,生育风险极大。甚至有些人觉得,已近花甲之年却选择当妈妈,未来的体力和经济能否支撑她养育孩子?毕竟,如今抚养孩子的费用不仅仅是普通家庭能承受的。
然而,盛海琳并没有理会这些声音,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——要做母亲!最终,在2010年5月,她如愿以偿地迎来了自己的双胞胎女儿,尽管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风险。那么,盛海琳为何在经历如此艰难的选择后依旧坚持不懈?她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?如今她的生活又是如何?
盛海琳来自安徽合肥。十多年前,她的生活几乎是完美的。作为一名资历深厚的医生,她在一家医院担任院长,事业上顺风顺水。而家庭也十分和睦,丈夫在军校工作,生活虽不算富裕,但足够温馨安稳。更有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儿——婷婷。婷婷在盛海琳的悉心照顾下逐渐成长,接受良好教育,步入了社会,结婚后生活美满。
展开剩余87%那是一个幸福的年末,婷婷满心欢喜地准备与丈夫回婆家过年。作为结婚第一年的新媳妇,她精心打扮,准备给妈妈一个特别的年。她也与母亲畅谈了一些趣事,并表示年后会带着丈夫一同回家拜年。作为母亲,盛海琳自然希望女儿一切顺利,她为婷婷精心挑选了皮草大衣、时尚靴子等贵重衣物,希望女儿能风光地回婆家过一个喜庆的春节。
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,这一切美好的期待却在一次意外中戛然而止。谁也未曾料到,那竟是盛海琳与女儿最后一次相见!婷婷和女婿在短短两天后因煤气中毒双双离世。对于盛海琳来说,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痛的打击——失去女儿的痛苦让她的世界瞬间陷入黑暗。
盛海琳曾无数次憧憬自己的晚年生活,期待着和丈夫一起旅行,享受安逸的退休生活,偶尔照看孙辈,过上幸福的日子。然而,失去了女儿,盛海琳的内心被撕裂,深深的痛苦让她无法接受自己再也无法感受到女儿的陪伴和欢笑。她曾精心呵护的“花朵”,尚未绽放便已凋零,那个无法言喻的痛苦,外人又怎能体会?
这份沉重的悲伤深深压在盛海琳心头,令原本受过良好教育、拥有丰富科学知识的她,开始走向佛教信仰。在她心灵最脆弱的时候,她甚至听信了迷信的说法,尝试购买一块“阴宅”,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与女儿再度相聚。她数次萌生结束生命的念头,幸好亲朋好友的劝导让她暂时放弃了这个念头。
盛海琳的生活仿佛一片乌云笼罩,失去了女儿后,她的世界仿佛失去了支柱。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被剥夺了,她迷失在无尽的哀痛中。尽管如此,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,她遇到了一位寺庙的主持,他鼓励她重新振作,找个新的精神寄托——养育一个孩子。
盛海琳忽然感到,这或许就是她继续生活的动力。她决心再生育,给自己一个新的目标和希望。可是,如何养育孩子成了她面临的新难题。
起初,盛海琳打算通过过继亲戚家的孩子来实现这个愿望。她保证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和教育,但如今孩子越来越少,且亲戚家庭条件也有限,没人愿意将孩子交给她抚养。无奈之下,盛海琳放弃了这个计划。
正当她感到一筹莫展时,有人告诉她,可以尝试联系汶川的孤儿。那时,汶川地震刚过去不久,孤儿的数量很多。盛海琳也开始寻找汶川福利院的联系方式,然而得到的消息却是,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已经被安排妥当,没有可供领养的孩子。
就在盛海琳绝望之际,机缘巧合下,她接触到了“试管婴儿”这一技术,觉得这是自己的救命稻草。尽管她已60岁,并且绝经,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决定尝试。她四处求医问药,尽管很多医生都告知她成功的可能性极低,但她依然坚持:“只要有机会,我就一定要尝试!”
盛海琳忍受了巨大的身体压力,包括高血压、浮肿和大出血,但她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意志,终于迎来了她的双胞胎女儿——智智和慧慧,尽管她已经年过花甲,然而这对双胞胎成为了她最宝贵的财富。
然而,养育这两个孩子并非易事。怀孕七个多月时,两个宝宝便早产了。她们因为体重过轻,刚出生就被送进了新生儿科进行治疗。虽然医生给予了专业的照顾,但巨大的医疗费用仍然让盛海琳和丈夫感到沉重。即便如此,经过了37天和47天的住院治疗后,两个孩子终于回到了父母身边,健康地成长起来。
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,盛海琳深刻体会到养育孩子的艰辛,尤其是重新当母亲的她,需要比任何人都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。从早期的照料到日常的教育,她每天都感到疲惫,但为了孩子,她坚守着。
然而,现实生活中,盛海琳也不得不承认,有时她也感到力不从心。尽管她的退休金已经很不错,但随着孩子们日渐长大,月嫂费用、教育支出等各类花费逐渐增加,给她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。更糟糕的是,丈夫突然中风,盛海琳成了家庭唯一的支柱。
“我不能倒下,我要为女儿活到100岁。”盛海琳告诉自己。丈夫的突然变故让她不得不重新规划生活,她不得不兼顾照顾丈夫和养育两个女儿的重任。她依靠自己的医学知识,开始四处讲座赚钱,维持家庭生计。尽管非常忙碌,她依然保持着对孩子的爱与关注,甚至在繁忙的工作间隙,接到女儿们因想念妈妈而哭泣的电话时,盛海琳内心充满愧疚,但她知道,自己必须坚强。
她也不忘陪伴孩子成长,逐渐弥补因工作而疏忽的亲子关系。为了更好地与女儿沟通,她学习新的知识,甚至打扮得更年轻,以便减少与孩子们之间的代沟。尽管有时外人误以为她是两个女儿的奶奶,但女儿们总是机灵地为母亲辩护:“这是我的妈妈,虽然她年纪大了,但依然很漂亮。”
盛海琳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两个孩子的懂事和体贴。2018年,两个女儿用五块钱零花钱做的小礼物,和一张“生日快乐”的卡片,成了她最珍贵的生日礼物。她的愿望也很简单——活到100岁,看着自己的女儿们成家立业、幸福生活。
经过多年的努力,盛海琳为女儿们积累了足够的教育资金。在合肥这座二线城市,七八百万的教育基金已经是相当富足了。
今天,盛海琳已年逾七十,而两个女儿则在上小学。虽然新冠疫情影响了她的工作安排,但她更珍惜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光,觉得健康与平安才是最重要的。
尽管如此,盛海琳依然会时常去看望已故的女儿婷婷,并与两个女儿一起回忆她的故事。通过这些活动,盛海琳逐渐走出了失去独生女的痛苦,也积极帮助其他类似的家庭走出阴影。
有人曾问盛海琳,是否后悔自己选择这样的人生。她坚定地说:“如果有来生,我不会再选择这样的道路。”这其中的艰难与坚持,只有她自己最清楚。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摸索,而她的坚持,见证了母爱的伟大。
在中国,像盛海琳一样的“失独”家庭不在少数,尤其在近些年,许多家庭为失去孩子而心碎。虽然重生的希望让他们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,但随之而来的身体、精力和经济压力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。盛海琳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母亲为孩子付出的无私爱与坚持,背后也隐含着难以言表的牺牲和无奈。
让我们更多地理解和尊重这些为母则刚的母亲们,也希望她们的生活充满平安与喜乐。而对于那些曾经拼命生育的母亲们,我们也应给予更多的宽容和支持。
发布于:天津市